中國城市每年因垃圾造成的資源損失價值在250億元至300億元。截止到目前,能夠形成較成熟的、有中國特色的、可復制和可借鑒的垃圾處理模式還不多,更多的政府部門和企業還處于探索之中。隨著越來越多的城市參與進來,兩網融合勢必成為新的增長點!
以前,屬于兩套回收系統,分別由不同的政府部門負責。前者屬于“再生資源回收系統”,山東垃圾除臭劑具有商業屬性;后者是“生活垃圾回收系統”,有公益屬性,兩套系統并行運轉。就是要把原有兩個體系,從源頭投放、收運系統、處置末端三個環節進行統籌規劃設計,實現投放站點的集成統一、作業隊伍的整編、設施場地的共享等。方便居民分類投放、交售廢品,提升收運隊伍專業化水平、服務更及時周到,不同類型垃圾能得到循環、再生利用和合理處置處理,山東垃圾除臭劑資源利用效率達到最大化。
全國城市生活垃圾每年超過1.5億噸,并且以每年8%~10%的速度遞增,目前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累積存量已達70億噸,占地約80多萬畝。全國688座城市,除縣城外,已有2/3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圍之中,且有1/4的城市已沒有合適場所堆放垃圾,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垃圾包圍城市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綠卡”集分制,”兩網融合”是基于“環境衛生工作指揮中心”來實現的,是一個互聯網操作平臺,每戶居民要辦一張存有個人信息的“綠卡”,用以積分,獎勵積攢的分數最終可兌換商品或服務。再生企業形成的產品,如再生花盆、紙袋、購物袋等,居民可以積分兌換。在試點初期,為了提高居民的積極性,200積分約合15元人民幣,可兌換卷紙、洗手液等日常用品,以及電影票、家政保潔、理發等服務。
以廣州為代表的一線城市,在垃圾分類、垃圾減量及低值廢棄物資源化協同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模式。協同治理、全民參與垃圾定時定點投放;撬動市場力量、啟動第三方服務模式雛形初現;,明確對廢玻璃、廢木質、廢塑料等八類低值可回收物以90元/噸作為政府購買企業回收處理服務的標準,鼓勵再生資源回收企業進入垃圾分類前端進行回收業務。
對于許多人來說都不了解,但大家最關心的是,垃圾污染的問題能否得到及時解決,生活環境能否及時改善?正在大力推動有條件的城市創新工作體制機制,試點開展再生資源回收與生活垃圾分類清運體系的協同發展,鼓勵在重點環節加強對接,在收集、回收、轉運與分揀、處理環節融合發展。
兩網融合是破解垃圾圍城的有效模式,其中分類投放是起點,是開端,直接影響后面環節能否進行。再生資源回收網絡與環衛系統的垃圾清運網絡高度融合,形成協同運轉的兩個輪子,山東垃圾除臭劑支撐這個體系有效運行。
本市垃圾處理格局發生了改變。今年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將大力推進“生活垃圾”和“再生資源”兩套回收系統的。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將研究在設施建設、系統配套、作業隊伍集成、運行標準、政策激勵等方面均有新的舉措和要求。。目前啟動一批試點工作,計劃在朝陽區勁松農光里中社區率先開展垃圾“分類、分質、分時”收運試點,今年還計劃在東城、房山、延慶等區開展不同類型的試點工作。
垃圾問題是個全球性問題,廢舊回收行業也因為次生污染問題一直飽受環保界批評。在這個問題上,世界上許多國家都作了有益的探索,也有一些好的作法。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口多底子薄,發展不均衡,在發展經濟與環境保護問題上,各地情況錯綜復雜,治理方法,治理水平各不相同。因此,想要短期內使垃圾處理,環保問題有一個好的改觀,還很不現實。咱環保人任重道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分類收集不僅可以大幅度減少垃圾給環境帶來的污染、節約垃圾無害化處理費用,山東垃圾除臭劑更可以使寶貴的自然資源得到重復利用。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國內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提倡垃圾分類收集處理。2000年,原建設部公布首批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名單,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南京、廈門和桂林成為首批試點的8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