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2008 年開始,蘋果維持著兩年一次大更新的升級節奏。iPhone 4 有了新外形、4s 提升內在性能。
這八年里,用戶也已經習慣了這個節奏。盡管早有消息說 iPhone 7 變化不大,但它在發售前還是吸引到了遠高于 iPhone 6s 的關注。
iPhone 6、6s、7 發布前,Google 全球搜索趨勢變化,7(黃色)的熱度是 6s(紅色)的兩倍以上
但今天凌晨的發布會上,蘋果沒有延續兩年一次的大升級。
拿到 iPhone 7,就像這兩年換 MacBook Pro:你知道它比上一代更好,但對著屏幕不太能一眼看出來。
不論什么顏色,iPhone 7 的正面和 6、6s 差別都很微小。
4.7 或 5.5 英寸的屏幕占據大部分正面空間,邊上是純黑或純白的機身。
屏幕上方一條細線藏著揚聲器、下方是熟悉的圓形 Home 鍵。如果不細看,你根本分不出哪一臺是 iPhone 7。
它們拿在手里也沒什么差別。習慣 6/6s 以后,你可能不會覺得這是一個新手機。
明顯的變化是背面,外人在你用手機的時候能看到的那一面。
發布會后的展示區,蘋果將外觀變化最大“亮黑(Jet Black )”版放在演示區的入口。燈光下,它的背部幾近鏡面。
這也是你打開蘋果官網看到 iPhone 7 宣傳頁所展示的機型。
iPhone 7 調整了 6 和 6s 為人詬病的背部天線設計,白色的天線都貼在機身邊緣。但新加入的兩款黑色都用了更接近黑色機身的天線條。在亮黑色的 iPhone 7 上,你很難看出天線的樣子,整個后蓋看上去像是一體的。
亮黑也吸引到了最多關注。在演示區,排隊時間最長的就是這個顏色。
它的缺點是太容易沾指紋,手指碰上去就會留下印記。每拍兩張照片,蘋果的工作人員就會拿布擦拭一遍。
另一種啞光黑的 iPhone 7 采用與其它顏色版本相同的工藝,不容易留下指紋。
除了這兩個新顏色以外,直觀可見的變化便是背面越來越大的攝像頭。
發布會的 iPhone 部分,蘋果將大半時間留給了攝像部分。從技術規格上來看,它確實好了許多。4.7 英寸的 iPhone 7 同樣擁有光學防抖系統、鏡頭都換成了 f/1.8(手機中的大光圈)。5.5 英寸的 iPhone 7 Plus 直接用兩個攝像頭以實現光學變焦,讓你無損放大遠處的畫面。
蘋果的工作人員不允許導出 iPhone 7 所拍攝的照片。單從內部存儲的照片效果來看,新技術效果還挺明顯。
就像你在街邊看到的“由 iPhone 拍攝”的廣告一樣,蘋果公司準備的樣片差不多是硬件所能達到的最好效果,并不意味著日常拍照也能到如此水準。具體效果需要等下周 iPhone 7 發貨后才能看到。
在提升拍照效果的同時,雙攝像頭在 iPhone 背面也更為礙眼。如果你之前就不喜歡 iPhone 6/6s 凸起的攝像頭,7 Plus 大概只會讓你更不喜歡。
在這看不出變化的正面,恰好藏著 iPhone 的多個新功能。
比如 Home 鍵不再是一個真的按鍵,只是一片下凹的玻璃。按下之后會通過震動模仿按鍵效果。
而頂部蘋果也加了一個揚聲器,可以外放立體聲,更適合看視頻或者游戲。
這兩個功能都能看出蘋果在 iPhone 7 上付出的工程努力。
具體說,按下三星 Galaxy S7 Edge 的虛擬按鍵,你會覺得手機在震動;但按下 iPhone 7 的 Home 鍵,會讓你感到按鍵回彈。
揚聲器也一樣,同樣使用雙揚聲器的索尼 Z5 或者 Moto Nexus 6 都在正面有兩個開口,影響外形。
而 iPhone 7 上,新增的揚聲器藏在屏幕頂部的聽筒部分。只有聲音響起,你才會注意到它的存在。
立體聲需要兩邊聲音一致。兩個揚聲器使用不同形狀開口,意味著蘋果需要調整內部的發聲單元和軟件設計。相比絕大多數 Android 手機的設計,蘋果選了更難但更好看的做法。
問題是這些細節變化可能都無助于勸說用戶更換新手機。去年這時候發布的 iPhone 6s 同樣改動頗多,機身材料更結實、屏幕增加 3D Touch 力反饋、處理器性能大幅提升。
但 iPhone 6s 的銷量遠遠小于上一代 iPhone 6。
iPhone 7 引起爭議最大的可能是拿掉耳機口的設計。蘋果營銷副總裁菲爾·席勒(Phil Schiller)將它比作一個富有勇氣的嘗試:拿掉多余的 3.5mm 耳機口,為其它內部部件剩下更多空間。
蘋果曾經率先在電腦上拿掉了許多老技術,iMac 干掉了軟驅、MacBook Air 干掉了光驅和網線。
但以往每一次升級,都有明顯的好處。2010 年的 MacBook Air 拿掉網線、2012 年的 MacBook Pro 拿掉光驅后,它們的厚度都變薄了許多。這是吸引用戶的點。
這一次 iPhone 7 的升級沒有帶來明顯的好處,它的厚度沒有薄上 1 毫米。用戶看到的只有減、沒有增。
為了解決邊聽歌邊充電的問題,蘋果為新 iPhone 準備了 AirPods 無線耳機。這是個好設計,盒子可以給耳機充電、打開盒子立刻在 iPhone 上彈出配對提示、戴上耳朵以后自動將外放切換到耳機。
每個細節都讓你覺得藍牙耳機就該這樣。
或許隨著 iPhone 7 的發布,藍牙音頻設備廠商會投入進來開發更多新產品、新功能,但這些和 3.5mm 口矛盾。
用戶可能覺得有沒有 3.5mm 耳機口無關緊要,但不會因為這個去換手機。
從 2008 年的 iPhone 3G 開始,用戶每兩年都可以期待一次大改,改變造型的新設計:
iPhone 7 沒有帶來類似的造型變化。這可能是因為蘋果不再執著于兩年一次的更新,也可能是因為供應鏈沒有準備好。
據說蘋果將在下一代 iPhone 上使用弧面 OLED 顯示屏,就像三星在 S7 Edge 上用的一樣。
iPhone 一年需要兩億塊屏幕,而目前僅有 LG 和三星這兩家公司擁有大規模生產的能力。
Samsung Display 已經在為 Apple Watch 提供 OLED 顯示屏。但從 Edge 的產能來看,它今年很難為蘋果提供足夠的顯示屏。
即便蘋果在 2017 年通過曲面屏改變 iPhone 的造型,也不可能期待這樣的改變兩年發生一次。
智能手機能用到的新技術大多數都有征兆。蘋果在推出 5s 之前一年多就收購了一個指紋識別芯片公司。
而三星的曲面顯示屏也花了兩年多才走向普及。它最初被用于 2014 年的小眾產品 Edge,第二年的 S6 Edge 擴大了產量,但當時三星甚至沒法保證不同 S6 Edge 的屏幕擁有相同的弧度。
暫時看不到什么兩年內能改變智能手機的新技術。
蘋果已經放棄兩年更新一次造型的節奏,以后也不太可能重新撿起來。
iPhone 已經進入了 Mac 的升級節奏,每年照例更新硬件:更快更省電的處理器、亮度更好的屏幕、拍照效果更好的相機。它們會讓 iPhone 更好,但卻沒法激起人換手機的動力。
就像 Mac 的更新一樣,可能三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等到新技術成熟。
智能手機的技術瓶頸正好趕上了市場的瓶頸。從今年開始,整個智能手機市場已經不再增長。
iPhone 最后一次大增長發生在 2014 年,那一年除了大屏幕的 iPhone 6,蘋果還趕上了中國移動推 4G 網絡。
現在已經沒有另一個即將爆發的新市場。大部分能用上智能手機的人,已經在用智能手機。剩下的要么是搶 Android 用戶、要么是等貧困和戰亂地區繁榮、要么是等 iPhone 用戶換新手機。
從過去三個季度的銷量下滑來看,這三種用戶都不能夠幫助蘋果繼續年復一年賣出更多 iPhone。
早先的一次財報上,有人問蘋果汽車會怎么樣。庫克的回答是:“你記得自己還是孩子的時候么?圣誕節令人激動,因為你不知道樓下有什么在等你。嗯,圣誕節會持續一會兒。”
我們不知道汽車會怎么樣,但隨著智能手機進入筆記本電腦的更新節奏,新 iPhone 已經不能帶來圣誕禮物一樣的期望。逐漸地更多人會等手機太慢或者壞了以后再換。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 CIRP 的統計,目前近半用戶手上的 iPhone 使用了兩年以上,而且換機頻率從 2015 年開始越來越慢。
iPhone 沒有迫近的威脅。蘋果除了照例自己做了 iPhone 7 的 CPU 以外,還設計了它的圖像信號處理器(增強拍照)、耳機盒的連接芯片(打開即和 iPhone 配對,這是一般藍牙設備做不到的)、手表處理器。
當廠商需要自己做芯片來增加新功能的時候,新公司或者沒有多年投入半導體芯片設計的公司要趕上就沒那么容易了。目前全球銷量前三的三星、蘋果、華為都各自擁有半導體設計能力。
1997 年,喬布斯回到蘋果后曾說,個人電腦的戰爭已經結束,微軟贏了。之后蘋果將重心搬離 Mac,用 Mac 賺到的錢做了 iPod、接著又做了 iPhone,將移動互聯網帶到每個人的口袋。
現在,智能手機的戰爭已經結束,Google 和蘋果都贏了,Google 擁有 20 億 Android 用戶(包括中國),蘋果是 6 億多。兩個公司一個將互聯網服務預裝在十多億用戶的手機上,一個通過賣硬件拿走整個手機業九成的利潤。
但這個市場也已經不再增長,進入了類似筆記本電腦的升級模式。
蘋果的未來取決于 iPhone 賺到的錢能不能在一個新市場變成庫克所說的圣誕禮物。
至于庫克幾個新“圣誕禮物”的進展,可以看我們的系列報道:
《蘋果能造出 iPhone,為什么總做不好互聯網服務?》
《蘋果對汽車有多認真?我們去它的神秘園區看了看》
《Apple Watch 新系統,蘋果將手表推倒重來,不再談時尚》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