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的直接再生利用,主要技術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塑料直接再生利用,通過回收重新再利用或者改性再生技術、木塑技術,添加新成分,讓塑料具有新功能。另一方面是塑料膜熱裂解制造燃料油,實際上就是把塑料通過加熱、催化、裂化制造成燃料油,其中超臨界裂解水油化技術起點高、效率高,但成本也很高,目前尚不能工業化。最后,是將塑料作為輔助燃料利用,可采用高爐噴吹技術、廢塑料與煤共進化技術,但只是解決小部分問題。
“圾廢塑料膜的生產量大,污染嚴重,應特別關注,廢塑料薄膜熱裂解制造燃料油的技術最有工程前景。”金涌分析道。
怎么解決廢棄塑料問題在業內有一個非常清晰的路徑,就是‘從哪里來,回哪里去’。塑料是石油制品,把它再還原為石油,這是一個真正的循環。從20世界8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有無數機構和個人探索和研究廢棄塑料“油化”問題,但在很長時間內都無法突破。
為什么這個閉環這么難以形成?“這是一個方向性的問題。”李勇介紹,過去采用干餾工藝,出油率低且不環保、不安全。最終發現用石油裂解工藝,通過加熱、裂解可以把廢棄塑料徹底催化裂解成汽、柴、煤油,但碰到“攔路虎”。“石油裂解體系所用的原料是原油,是業態介質,而塑料是固體介質,固體介質無法融入液體介質體系中去。”
而目前,中國的一個團隊歷經9年攻克難題,發明了廢塑料柔性油化技術,目前這一技術正式落地河北滄州,首條工業生產線已通過環評,建成后將可日處理廢塑料300噸,計劃于2019年建成出油。
“1噸白色垃圾煉成油的成本最多500元,能夠生產出約0.8噸油,一噸油可以賣到4000元左右。一條可以日處理白色垃圾300噸左右的生產線,只能滿足200-300萬人口的一個城市產生的量。”該負責人為技術回收廢塑料算了一筆賬。
新興廢塑料能源化利用工藝技術和設備研發,能源化利用的行業規范和標準都亟待支持和創建。我們也期望廢棄塑料能源化可以向有序化、專業化、規范化發展。